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数字化印刷一体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数字化印刷一体化
印前处理与制版、印刷及印后加工是印刷生产的必要环节。在20世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尽管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这3个环节的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但这3个工艺阶段仍然较为明显地相对独立。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在更高的程度上保证印刷产品质量,因此成为印刷生产的一个基本而实际的问题。
随着印前处理、印刷及印后加工系统和设备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终于随着数字化工作流程和CIP3组织的建立,开始了印前、印刷、印后一体化控制管理的进程。
本文在回顾印刷生产工艺流程演变的基础上,说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概貌,并介绍有关CIP3组织和数据格式的基本框架。就整体而言,印刷生产工作流程的全面数字化和一体化,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它对提高印刷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一、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的数字化演变:
印刷生产的工艺流程由多个环节联接而成,各个环节(工艺步骤)上所使用的方法、设备、材料、信息形式、信息载体的不同,都会导致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
在20世纪的中期以后,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和制版、印刷及印后加工逐步分别开始其自身的机械化、电子化和数字控制化,逐步摆脱纯粹光学、光化学、机械的生产技术手段。50年代出现的电子分色机实现了图像信息处理电子化和数字化;70年代以后逐步普及的计算机文字输入排版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70年代出现的胶印机自动控墨系统是微型计算机在胶印数字化控制的进展、70年代末出现的电子整页拼版系统则是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在数字化图文合一信息处理方面的进步、而印后加工机械也逐步在80年代实现了数字控制化。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印刷生产工艺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在这个印刷生产工艺流程中,尽管一些局部环节上的设备、系统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但还有相当多工艺步骤上,图文信息以软片、印版等作为载体,无法进行数字化直接传输和处理。在这种不完备的电子数字化状况下,无法实现工作流程的一体化控制管理。典型的例子是:印刷油墨的计算机控制依据是采用印版扫描方法获得的,它不得不将印版上的非数字化图文信息扫描转换成墨区电子数字信息,才能传送到印刷机控墨系统。同样,由于图文信息是分别输入和处理的,只能以软片作为载体进行拼组,也难以实现整版信息的一体化处理和传送,要实现印前、印刷和印后的同一管理和控制是很困难的。这个阶段的印刷生产处于初步电子化的水平上。在70年代~80年代中,使用印版扫描获取各个墨区控制数据的印刷单位并不很多,除设备成本方面的考虑以外,也有操作不够便捷等方面的原因。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桌面出版印前处理系统触发了计算机图文信息合一处理的进程。文字、图形、图像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以同样的数字化形式进入桌面系统,并进行修正、创意、组合等处理,形成页面内图文合一的信息形式,并以Postscript或PDF格式统一进行描述。多页面的信息还可以按照书籍装订要求,通过拼大版软件进行折手处理,形成针对整个印版的多页组合的版面图文合一描述。至此,与印刷及印后加工直接相关的版面信息已经形成,随后对Postscript或PDF进行解释和面向输出的栅格化处理(Ripping),得到整个版面的记录输出数据,送往记录输出设备进行软片原版、印版等实体的记录。计算机图文合一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这一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特征在于:图文信息的完全数字化、一体化处理和传输、页面和版面信息的统一描述。显然,这一特征为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的一体化管理和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就是CIP3组织建立的基础。
(待续)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3-02-18超好听的网名
- 2023-02-18愿意挺身而行的生肖
- 2023-02-18狮子座性格的特征
- 2023-02-18鼻涕虫宝宝是怎样长成的
- 2023-02-18肝斑和黄褐斑区别
- 2023-02-18小孩吃得太饱的九大危害
- 2023-02-18女生独特的游戏名字
- 2023-02-18早晨锻炼一般多长时间
- 2023-02-17梦见擦鞋什么寓意
- 2023-02-17长款t恤女装怎么搭配显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