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讯_老工业新作为辽宁科技创新步入快车道
“老工业”新作为 辽宁科技创新步入快车道
2017年,辽宁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3.5亿元,同比增长6.1%,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积,贡献出全省约10%的地区生产总值、40%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0%的高技术制造业总收入。
上世纪80年代末, 辽宁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仅为200亿元,如今已发展为现在的9200亿元,增长46倍。2017年,全省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1.8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5%。
数字的变化,彰显出辽宁改革开放40年来走出的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
从实施“科技兴辽”战略、“科教兴省”战略到实施“科技强省”战略,从“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主要动力”,从“开拓技术市场”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40年的接力创新,科技要素集聚,创新动能成长,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全省科技创新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从“大”到“小”
“工业长子”接力创新再出发
国产航空母舰、航母舰载机、R0110重型燃气轮机、30万吨超大型原油轮、万箱级集装箱船、i5智能机床、AP1000及CAP1400核主泵、特高压发电机升压变压器、10万等级空分压缩机组、汽车柔性装配生产线、水下机器人、12英寸集成电路PECVD薄膜设备、凸点封装单片湿法刻蚀设备……
从天空到地面、从水上到水下、从军用到民用、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大大小小”的科技力量全面推进辽宁新型工业化发展,以“工业长子”的担当为国家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做出贡献,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技术成果。
实施国家及省科技计划专项以来,辽宁攻克了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森林恢复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型日光温室技术等制约钢铁、化工、制造、能源、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300余项,开发出生物基聚酰胺纤维、500公斤六轴工业机器人、128层螺旋CT、双座电动轻型飞机等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产品100余个,玉米、水稻两大主要农作物科研水平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有效提升了辽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00年以来,全省共有488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有345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其中,中科院大化所“甲醇制烯烃技术”、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从“老”到“新”
“中小微”成为顶呱呱的“高精尖”
提起辽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批“大国企”“大制造”。经过多年的振兴发展,“老字号”升级改造,“新字号”成长壮大,“小巨人”“大民企”脱颖而出。
1991年,东北大学的3个年轻人从一间实验室出发,闯出一片天,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万余人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东软。该集团有8个区域总部、10个软件研发基地、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是我国首个上市软件公司,美国、日本、欧洲、中东、南美都有它的身影。2018年,带领公司稳步前行的刘积仁教授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 2023-03-25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引领生活领域的应用还未成为时尚
- 2023-03-25区块链自动驾驶人工智能鏖战开始谁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 2023-03-25中国机械行业寻找具需求弹性子行业
- 2023-03-25我国自主研发的解放第六代卡车十年产销达70万辆
- 2023-03-25医学人工智能再升级浙江互联网医疗健康经验获点赞
- 2023-03-25中联重科JP60消防车成功验收各项性能优异
- 2023-03-25医生诊断不当延误患者治疗港府拟推人工智能助诊
- 2023-03-25区块链能源运用区块链技术革新能源行业
- 2023-03-25区块链技术及其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
- 2023-03-25新科动力领导到詹阳动力公司视察指导工作